在恋爱的时候,如果情侣之间在一起久了,就会容易进入一个冷淡期,自己不会再为了对方而花费什么精力,也就是我们平时开玩笑常说的「老夫老妻」状态......
通常,情侣们最害怕的就是亲密关系进入冷淡期。 而这样的情状,通常是一方不再那么殷勤的经营关系,不一定是不喜欢对方; 而只是自然而然地认为「不需要再那么用力与对方相处」,可以多些时间做自己的事、少了嘘寒问暖与甜言蜜语...... 等等。
当然,亲密关系本来就会一直变化,没有每天都在过年的。 交往时间久后,化学变化一定会跟一开始不一样。
你可能会想问:为什么会有感情冷淡期呢?
经济学中的“边际效应递减”理论很多人都不陌生:
在一定时间内,其他条件不变下,当开始增加消费量时,边际效用会增加,即总效用增加幅度大,但累积到相当消费量后,随消费量增加而边际效用会逐渐减少; 若边际效用仍为正,表示总效用持续增加,但增加幅度逐渐平缓; 消费量累积到饱和,边际效用递减至0时,表示总效用不会再累积增加,此时总效用达到最大; 若边际效用减为负,表示总效用亦会逐渐减少。
一般而言,消费者偏好某物而未能获得,或拥有数量不够大时,增加消费量则其满足感大增(边际效用增加); 但拥有数量足够时,再增加消费量则其满足感增加幅度逐渐平缓(边际效用递减); 拥有数量太多时,再增加消费量则反而感觉厌恶(边际效用减为负且继续递减,累积之总效用因此,亦减少)。 在正常状况下,消费者拥有足够数量而边际效用递减后,会将有限资源配置转移以满足其他欲望,不至于消费同一商品过量到感觉厌恶。
讲白话一点就是,人们对于一件事物的喜爱,会随着接触越多次,感受到越来越少的热情。 比如你很喜欢吃一间店的寿喜烧,第一次吃时感到惊为天人,但吃到第十次后,开心的感觉就会减少很多了。 将这理论讨用在感情上好像也很有道理。
而有另一派理论却如此认为——「冷淡期」其实是一种保护作用,用以避免我们的内心被伤害。
或许你也懂下面的道理; 平常的我们是个幽默开朗自信、乐观豪爽的人,但在亲密关系中,我们会变得更脆弱,展露出难搞又缺爱的那一面,就像个孩子一般,在一起越久,这一个私人的面向便会更加突显出来。
于是,我们在潜意识内不自觉的用冷淡来保护自己,把大把时间花在事业与工作上,而不是陪伴侣消磨虚度时光或甜蜜约会; 睡前会专注于Youtube或Netflix上的影片,而不是好奇地询问伴侣今天经历了什么趣事、发生了什么特别的经历云云。 同时,我们也会下意识地认为,另一半不会真正关心自己的生活细节......